核心提示: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12日发表报告,据财经新闻网了解研究人员已绘制出大脑形成长期记忆的部分分子机制,有望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12日发表报告,据财经新闻网了解研究人员已绘制出大脑形成长期记忆的部分分子机制,有望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小鼠神经元中一种被称为CPEB3的蛋白质能使神经元存储长期记忆。记忆是通过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即突触的形态和功能长期变化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为突触可塑性,而这种蛋白质可以强化突触连接。CPEB3蛋白质释放得越多,突触连接就越牢固,记忆也因此稳固下来。
研究显示,小鼠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生产这种蛋白质,并将其转移到神经元的“处理小体”中。金融新闻网了解到这种“处理小体”没有膜等物理界限,蛋白质仅因浓度差异而聚在一起。当这些蛋白质充满“处理小体”后就会离开神经元中心来到突触,并在动物形成记忆时释放出来。
研究还显示,当小鼠不产生这种蛋白质时,仍可形成新的记忆,但无法保存下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里克·坎德尔说,新研究揭示了大脑形成、保存和提取记忆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说,人脑中也存在类似蛋白质,未来有望通过促进这种蛋白质产生来避免突触退化,从而延缓记忆丧失。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财商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caishang@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