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8月7日,央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据财经新闻网了解日前,网上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8月1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为不实消息,人民银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8月7日,央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据财经新闻网了解日前,网上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8月1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为不实消息,人民银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近期尽管从官方多次表态看,将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及时预调微调,外界普遍分析未来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概率较低,但随着国外越来越多的央行加入降息“大军”,国内依旧有关于降息的传言此起彼伏,这也反映出市场有希望央行降息的意愿。
不过,近期对降息的想法可能只是市场的一厢情愿。从官方的表态和行动看,直接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意义不大,下一步央行的重点将是通过推动贷款利率并轨的方式进一步引导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
并非央行第一次辟谣+报案
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因为市场降息降准谣言出面澄清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3月29日,网络上有人假借“新华社权威消息”的名义,散播“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9年4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谣言,当晚就被央行予以否认,及时戳穿谣言。
不仅如此,央行还对散播降准谣言的行为采取超预期的强势态度。4月2日,央行办公厅官方微博转载中国金融新闻网评论文章《成方街时评:给金融市场上的造谣者提个醒》中透露,央行也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4月23日,针对当日市场传言央行拟对部分农商行及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央行当天也通过媒体辟谣。
从央行对降准降息谣言采取及时澄清并报案的行动可以看出,央行对待货币政策谣言的决绝态度,不仅是给金融市场的造谣者提个醒,也是给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提个醒——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散播小道消息。
超20国已降息,IMF建议各国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降息谣言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存在预期。产生这种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内部环境看,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市场希望央行通过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
外部环境看,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央行加入降息“大军”,就连美联储为了预防经济变差也在前不久实施了十年来的首次降息,市场普遍认为全球央行再度开启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潮,中国央行也会跟随。
就在8月7日,亚太地区三国几乎同时宣布降息:
1、泰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由1.75%下调至1.5%。泰国央行表示,主要是因为该国通胀前景低迷、经济成长前景不乐观所致。
2、印度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35 个基点,创下自2010 年以来新低,为今年第四次降息。
3、新西兰央行将官方现金利率(OCR)下调50个基点至1.0%。这是新西兰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本次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已有24个国家实施降息。虽然降息的国家中以新兴经济体居多,但也不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新西兰央行在7日的降息中就指出,全球经济活动继续走弱,对新西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不确定性加剧和国际贸易下滑也导致新西兰的贸易伙伴增长放缓。各国央行正在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本国经济,全球长期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与未来低通胀和低增长率的预期相符。
此外,欧央行在7月下旬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预期关键利率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将“保持或低于当前水平”。这是自2017年6月以来欧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明确释放可能降息的信号。市场普遍预期,欧央行将在9月份降息10-20个基点,同时将重启量化宽松措施。
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有关,希望通过重返宽松以刺激经济。据
金融新闻网了解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多个国际组织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3.2%和3.5%,比4月份的预测值均下调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IMF第四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IMF方面表示,鉴于全球增长低迷,各国应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通胀减弱至目标水平以下的国家。但货币政策需要健全的贸易政策的配合,后者将改善增长前景并减少下行风险。鉴于低利率条件长期存在,应使用宏观审慎工具来避免金融风险的积累。此外,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比以往更加迫切。除了解决贸易和技术紧张局势,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应对一系列主要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国际税收、腐败、网络安全以及新兴的数字支付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为何尚未降息?
反观中国,同样面临着其他国家正在遭遇的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跟随海外央行一同降息。实际上,长期跟踪央行动态的市场人士今天一看到这条降息谣言,就知道多半是假消息。
一方面,出于稳增长的需要,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确需要进一步下降,但央行此前多次明确表态,我国的利率水平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下降,下一步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要着手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下降。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就指出,对中国利率水平的观察主要看两类利率:一是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其中,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DR007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下降,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下降;二是贷款的实际利率,同样是从去年开始一直在降,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有明显的降低。
“不过,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对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所以下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点是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市场报价利率作为贷款报价的参考,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的实际利率。”孙国峰称。
因此,市场普遍预期,继续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意义不大,降息将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示,即通过贷款利率并轨并下调政策利率的方式推动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没有必要与国外央行亦步亦趋。
财经资讯了解到孙国峰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财商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caishang@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